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百科

李治八子环绕,武则天缘何执掌大权?

2025-11-07

  唐高宗李治一生共有八位皇子,其中四位为武则天所生,其余四位分别由萧淑妃与宫人所出。然而,这位坐拥八子的帝王,最终却将朝政大权交予武则天,甚至在其身后任由其改朝换代。这一历史悖论的背后,是权力博弈、健康危机与性格缺陷共同编织的复杂图景。

  一、政治联盟:从“废王立武”到权力重组

  李治即位初期,朝政被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垄断。这些托孤大臣以“先帝遗命”为由,阻挠李治推行改革,甚至在皇后废立问题上公然对抗皇权。655年,李治力排众议废黜王皇后,改立武则天为后,表面是后宫争宠,实则是打破关陇集团控制的要害一役。

  武则天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手腕:她联合寒门官员李义府、许敬宗,分化关陇集团势力;拉拢开国元勋李勣,以“此陛下家事”为由消解反对声浪;更通过“上官仪案”彻底清除异己——当李治试图废后时,武则天当面质问,迫使李治将责任推给宰相上官仪,导致上官仪满门抄斩。这场权力重组不仅让武则天登上后位,更使其成为李治对抗旧贵族的核心盟友。

  二、健康危机:风疾缠身下的权力转移

李治八子环绕,武则天缘何执掌大权?李弘李贤。长子李弘仁孝宽厚,曾为萧淑妃之女求情,又因太子妃被武则天外甥欺侮而与母族结怨。当李治欲提前禅位时,武则天以鸩杀手段清除这一障碍。次子李贤聪慧过人,编纂《后汉书注》暗讽母后干政,最终被诬谋反,贬死后遭逼杀。

  其余皇子或早夭(如次子李孝),或因庶出地位低下(如三子李上金、四子李素节),或性格懦弱(如三子李显、四子李旦),均非武则天对手。尤其李显继位后试图提拔岳父韦玄贞,触怒武则天被废;李旦则主动禅让,以退为进保全身家。这种“儿子们集体失声”的局面,本质是武则天通过政治清洗(如杀害李素节、李上金)与权力威慑(如流放李忠至黔州)构建的压制性环境所致。

  四、制度漏洞:皇权与相权的结构性矛盾

  唐代虽设三省六部制,但皇帝仍需依靠宰相集团管理国家。李治通过“废王立武”打破关陇集团垄断后,未建立新的权力制衡机制,反而将政务委托给武则天。这种“以皇后代行相权”的模式,虽短期内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,却为武则天扩张权力打开缺口。

  武则天掌权后,通过改东都为神都、创制武周新制、重用酷吏打击异己等手段,逐步将权力从“皇后辅政”转化为“女主临朝”。至李治驾崩时,朝廷要职已尽归武则天党羽,皇子们既无外朝支持,又无禁军护卫,自然无法与母后抗衡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